2011年5月9日星期一

我只想对你说

今日的日子真特别,走在地铁站处处见到人们手握着白色康乃馨。来到裕华园更是见证了许多母爱表现的时刻。回想起来,这是第二年我没和老妈庆祝母亲节了。不知是距离还是年龄的关系,我甚少打电话回家。每次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他们都会比较谁最时常打电话回去。

“多久打电话回去?” “嗯,每两个礼拜一次……” A同学答道。“每个礼拜一次……”B也回答到。“每晚……” 我的心碎了……

打一通电话有那么难吗?为什么就是犹豫不决、还要推三推四的。我来做个假设吧!应该是年龄作崇。因为年纪越大,就越成熟,感情上不再像小时的Ah Boy那么恋家,也就不打回家了。不不,应该是成绩考的太烂了,没有勇气致电回家汇报现况,担心老爸爆血管,所以就不敢打了。这有点扯了吧?我看还是距离上的问题吧。这里离家只有三个小时,交通又四通八达,想何时回就何时去,有时候电话一来,当天下午就能到家了,和那些住在洛杉矶、澳洲、巴黎的朋友们方便许多了。打电话,是那么的多余、浪费呀!也只有那些远在他方的学子们才需要!是这样吗?

我知道,不论我做出多少假设,我还是没有勇气拨打我家的电话号码。看来我这辈子是不会恋家了。还要背了被家人说我在外结识女朋友,不想家的黑锅。话说,母亲节的电话我还没打呢。

妈:母亲节快乐。

2011年5月7日星期六

新加坡选举

直以来,人说新加坡大选激不起浪花,当选结果都是所预料之内。直到这一届选举,让人形容为超稳定、铁饭碗的政治局面将生变。而各地媒体尤其是大马和澳大利亚都竟样报道新加坡的大选。从以往的小篇幅式到好几页的专题。显而易见,他们对“小红点”改观了。能够亲身体验大选的热潮,我也直呼幸运。09年,我正式从古城搬来这里起巢。从那时候开始,因为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我开始从中了解,一直往上延伸到社会和政治层面。这还得感谢小学老师不辞劳苦地鼓励学生阅读报纸,紧追时事。

尤记得2008年,反对党连夺5个州政权,让国阵从上届大选获得90%的国会议席,上演滑铁卢的戏码,一尝失去三分之二的国会议席。对于这308政治海啸的结果,令人震惊。事后2009年,李光耀和几位部长访问民联执政的州属——槟城、雪兰莪、吉兰丹、霹雳、吉打。除了探望老朋友外,他也对大马政治进行探温,探讨人民的求变效应。而拥有高度危机的新加坡政府也随之对互联网产生恐惧,担心大马的波浪会延伸到隔一个长堤的国度来。2008年,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获胜,也是单靠面子书筹获的大笔竞选经费。之后,新加坡政府更制定了《政治捐赠法》,进一步限制政党从公众层面筹取政治经费。只不过,人民行动党可谓棋差一着,没想到这看到却摸不到的互联网的影响力会如此壮大,似乎要把它那树老盘根,长得茁壮的树干连根拔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互联网让新加坡成为高效率、现代化的政府,但同时网络的言论也制衡她的壮大发展。

从这次选举看来,新加坡人并不是对政治冷感。每一届的选举都让执政党胜之不武,反对党却无法推出素质良好的候选人所致。“无相较,无票选,何以论公乎” 。今时今日的反对党能够推出一系列的候选人,在每一个与执政党争锋相对,让人对之另眼相看。论背景,行动党派出所有政府奖学金、专业领域的精英参选,反对党的候选人除了家喻户晓的几位,多数是资深的草根领袖。显而易见,后者似乎只有陪跑的份。因为新加坡的政治精英就是让人的感觉高人一等,注定要管理被统治阶层的统治阶级。但选民要的,是要一个不畏权威而为百姓谋福的人民代议士,哪怕是只考获ITE文凭、出自卖云吞面维生的人。反对党的一夜之间壮大,另一方面也要感谢李显龙政府对反对党领袖的宽容。否则,如今正在竞选宏茂桥的革新党领袖恐怕没有机会上阵,得受牢狱之灾。

周三一考完试的我,匆忙地打点一会儿,便和好友去参加市民集会。眼看只剩下2天的竞选日,我们无法参加所有政党的集会,唯有选择到两个较有看头的政党:工人党(WP)和人民民主党(NDP)。庆幸的,我们俩满载而归,满脑子的想法,还有沾满双脚的烂泥巴。两场市民集会的场面令人震撼,听到的是一连串的讨伐声。一边的是精切、令人深思的演说;另一边则带有高度的明星效应的演说。两者发表虽不全然处处到位,但合乎普通百姓的心声,也是百姓要听到的。

来到了竞选日,大选的脚步也要进入尾声了。对于今晚的选后成绩,也让我十分盼望。最后,朋友都问我这个联邦人为何那么多事?我告诉他们:只因这里亦是我第二个家。家的魅力由此而来……

2011年5月5日星期四

一不小心de……

酝酿了10年,美方突如其来地宣布奥萨马遭美军击毙的消息。全球各地媒体如获似宝,以封面半版甚至是全版号外报道此事。奥萨马之死众纷云云,有人证实确有此事,有些则认为这是个骗局。正当各界都在思考美方的下一步棋时,我希望不会发生的事终于发生了。看到报纸的头号标题就注意到奥巴马的名字 “Obama” 和奥萨马的 “Osama” 只有一字之差,只要一个不小心,后果可大可小。

果真,新闻主播把死者奥萨马念成奥巴马,字幕上打的是美国总统奥萨马,把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吓了一把冷汗,正在按键转台的观众也要守候该台,担心错过了重大事件。也许是新闻稿念得多,一不小心嘴一拽;也许是编辑手脚过快,在撰写的一瞬间,把美国那万人之上的奥巴马和世界头号恐怖分子奥沙马的身份给互相倒换了。这可不是单一的事件,另外一家电视台更是打上“美国总统宾拉登”的字母,同时还播出了奥巴马作出宣布的影像,让人错愕连连,不知常识者还会深信当今的美国总统就是宾拉登。

虽说媒体人工作量大,所犯知错情有可原,再加上此事可当作卖点,除了刺激收视率,也让你开怀大笑,纾解压力。但作为社会的主要的讯息来源,讯息除了要快亦要准,否则这美丽的小误会就轻易地典当社会传媒的公信力,还会对年轻一代造成不良的示范。当然,这不是放大镜,鸡蛋里挑骨头。不论原因何在,既然登出了这件乌龙“惨案”,除了要有得体的收尾,也要训诫媒体人日后保持谨慎,否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既没有了公信力,也一不小心让传媒沉沦深海之中。令我庆幸的是,这不是新马媒体的完美杰作,否则足以和“大马政府欢迎温家宝的中文欢迎词句不通”媲美。